2007年4月23日星期一

0-03 序  方法與結果

莊子原著與莊子原理

0-03 序  方法與結果




問題是,到底為甚麼要閱讀莊子。第二才是為甚麼需要閱讀真的莊子。至於怎樣分辨莊子的真假,是第三位的。

我們閱讀莊子,目的不是為了想知道莊子說過些甚麼。而是想知道,到底宇宙的真相如何。如果不能知道宇宙的真相,也渴想知道人生的真相。如果兩者都不能知道,也渴想知道,我們自己,應該怎樣做。

因此,閱讀莊子不是考古學,不是古典文學,不是古典哲學,而僅僅是觀看一幅遠古的地圖。

莊子好像一塊遠古留傳下來的地圖,是一塊宇宙和人生的地圖。而所謂「莊子」,僅僅是一種「方向」。我們的目的,僅僅是尋找方向。

但非常不幸,這種方向,是被扭曲的。

有一位莊子,教人泯除是非,拒絕知識,提倡認命,並且以為一切虛無,連真理(或者是所謂的「道」)也是模糊一片,不可捉摸的。這莊子教人愛護身體,追求長生不老,但毋須追尋知識。他說,生命有限,而知識無限,求知是危機四伏,極端不智的。這是一種思想模式。 

但另一位莊子說:生命並非有限。因為,生命是連結在一起的。薪盡火傳,生命是無窮無盡,可以無限發揮的。而生命中最重要是抉擇。生命來自宇宙真宰,但抉擇靠自己:所以他不主張認命,因為,抉擇就不是認命。他的意思中蘊含了一種思想:想要抉擇的人,就會尋求知識,同時亦能愛上命運。他主張宇宙萬物與我同一,包含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意思在內,那就是「愛」。這是另一種思想模式。

而真莊子與偽莊子的言論,全都編在同一本厚厚的所謂《莊子》書裡。莊子難解,是因為裡面混合了兩種思想系統。

問題是,為甚麼在中國歷史上,需要這一種偽造的莊子哲學。為甚麼需要拒絕知識,為甚麼需要使一切的人都「認命」。為甚麼要使一切的人相信,是非是不存在的,根本毋須分辨是非。 

真莊子就像最早期的希臘哲學家一樣。睿智、聰明,他能夠從文化發展的最初期,就發現一種可行的方向。 

但是,為甚麼有人對他的方向不滿意。而更加重要的是,偽莊子的著作,混進了真莊子的本文之中,篇幅遠遠超過真莊子的原作。肯定不是某人一時手癢之作。而是有一個龐大的寫作班子,在幕後操作的。 

就是這一個隱形的寫作班子,把中國文化的唯一後路堵上了。兩千年來的古中國,知識份子的唯一出路是考試。換言之:知識的唯一發展模式是考試。前面必考部份是儒家的忠孝順從,後面不列入考試課程的輔導讀物,是偽莊子拒絕知識的偽裝隱逸。所以,兩千年來的知識份子,是完全沒有思想出路的。從屈原到陶淵明,都無法告訴我們,應該往何處去。 要一直等到寫作《石頭記》的隱名人出現,訊息才漸漸明確。

拒絕知識的不良思想,就像一個瘤子。樹苗還沒有長成,瘤子已經長大。把樹苗壓著,壓了兩千年。但問題是,這瘤子是從那裡來的。

瘤子來自血緣統治的需要。私心重的統治者,迫切需要尋找一種統治方法:一勞永逸的方法,一統江山。

秦始皇焚書,已經証明無效,是不能管制思想的。怎辦呢?李斯的對頭人,韓非的方法,是否更加有效?韓非說:「太上禁其心,其次禁其言,其次禁其事。」(《說疑》四十四 )韓非是絕頂聰明的負面天才。所謂「禁心」,不止是管制思想,而是管制思想的「方法」。他知道,思想方法比言論重要,比行為重要。不曉得用心,就不能動搖統治。至於知識,是不要緊的。因為,農業經濟毋須知識。 

韓非的思想,是直接跟偽莊子的思想掛上的。偽莊子的想法,很可能來自韓非。韓非是秦始皇極度欣賞的哲學家。始皇之後的漢代,忽然出現一種否定求知的潮流,韓非的思想影響,是不可能否定的。

    *    *    *

偽冒莊子事件,是中國文化最重大的事件,比秦始皇焚書更加嚴重。因為這事件,改變了中國人思想發展的模式。戰國是百家爭鳴,漢朝沒有百家爭鳴,卻只有偽莊子的著作,遮蓋了一種最接近宇宙真相的思想。一種阻礙中國人求知的陰謀,是可能存在的:中國人渡過了兩千年艱苦的農業經濟,完全欠缺必要的知識。

由漢代開始,中國人只能用儒家的順從方式思考,或只能用假隱逸的方式思考。真莊子的思想自由境界、抉擇、不認命,等思想,則是被遮蓋得很嚴密的。韓非的「禁心」方法,已經徹底成功。中國人往那裡去?中國人渡過了兩千年苦無出路的歲月。莊子的思想被掩閉,要一直等到《紅樓夢》出現,裡面才有一個暗示:中國人的出路,是要回到大荒山去,尋找遠古中國人的思想根苗。

有理由懷疑,漢初極可能有一種修改莊子著作的陰謀存在。試問誰有這樣的財力物力,出版這樣一本龐大的假莊子著作?所謂「文景之治」,可能完全不是教科書上的那一回事。百家爭鳴,只能出現在權力尚未集中的春秋戰國。到了漢朝,統治者就絕對不肯放任思想自由了。

漢朝初年,忽然出現了一部共五十二篇的莊子鉅著。據說是有十多萬字。到了很久之後的西晉,有一個名叫「郭象」的人,編成了一部《莊子》。經過他的整理,《莊子》仍有三十三篇。

  這部鉅著,很可能就是在一種密謀的方式編成,用意是從側面去管制思想。

至於這一種由漢朝開始的特殊管制思想方法,具體情況如何,有待將來進一步的研究。在這五十多篇文章中,或者有部份是出自戰國早期,亦可能有部份是經過慎密的修改,甚至是在漢朝的時候,由一個隱形的寫作班子寫出來的。中國歷史上,不是沒有人懷疑的。據明朝歸有光、文震孟《南華真經評注》所引,唐朝韓愈就已經認為《盜跖》篇並非莊子原著:「譏侮列聖,戲劇夫子,蓋效顰莊老而失之者。」並認為《說劍》、《漁父》等篇,從思想文氣上,也不類莊子文章。到了宋朝,文學大家蘇軾,在《莊子祠堂記》中以為《讓王》《說劍》等篇都是「淺陋不入於道」。這是事實。如果說,偽莊子中的劣等文章,都是莊子所著,則未免欺人太甚了。就如同有人胡亂拿一個音樂學生的作品,就說是貝多芬所作那樣。從藝術高度去看,孰真孰偽本來是很分明的。

但今日只能從一種明顯出現的現象,去猜想事情是怎樣發生的。就好比一宗謀殺案。屍體已經發現,惡劣的後果,有目共睹。問題是如何偵破這一件大案?到底有沒有這一個寫作班子,有沒有陰謀存在?還是中國人漠視是非的習慣,是自然發生的,根本沒有任何陰謀,只是中國文化在自己謀殺自己?或者,有人會否定陰謀。但他們無法否定偽莊子泯除是非的這一種現象,也沒有人可能否定,中國文化中的這一種負面特質。

  這將會是一種有趣的爭辯。 

更加重要的問題是:怎樣分辨真假莊子?

真莊子好比黃金,而假莊子好比黃銅。分辨真金和黃銅,本來是很容易的。但現在是有人把黃金和黃銅溶鑄成為一塊。同一篇《逍遙遊》,同一篇《齊物論》,句子也有真有假。整段假文章,就夾附在真文章裡。這完全不同於賣假藥。假藥不會是半真假的。發現假藥,丟掉就是。但現在,莊子的真金就溶在黃銅裡面,無法丟掉。

分辨真假莊子,要理順兩種不同的思想網絡:亦即是不同的思想典範(paradigm):

假莊子從個人出發,注意愛護自己的身體,追求長命富貴,否定是非,提倡認命,以為一切虛無。所以主張無為,主張做人要做一個無用的人。而真莊子從宇宙出發,看清楚生命如同燃點的火光,攀登層次,境界高尚,追求真理與自由,並無虛無想法。 兩種網絡的主要區別是:假莊子是自私的,是另有目的的。而真莊子不是。

   問題是,怎樣鑑定莊子。我們用「思想網絡」的方法,找到可以肯定是屬於莊子原來思想的著作,在三十三篇所謂「莊子」裡,只有三篇而已。其他作品,基本上屬於另一種思想網絡的作品。而在這三篇作品中,也還有大量的假作部份。

也當然,在其餘三十篇作品中,也可能有極小部份是莊子的後學所作,他們基本上是較為掌握莊子精神的,他們可能看過莊子的真本原著,亦可能聽過莊子流傳下來的故事。他們,是跟莊子同一網絡的。例如莊子和惠施辯論魚是不是快樂的故事,就是這一類。但這到底是他人描述莊子,而不是莊子自己的作品。但這是屬於另一研究範圍的事了。我們當下的最重要工作,首先要確定,那一部份作品,是真的莊子原著。雖然這所確定的作品,到今天為止,只有三篇而已。但請不要失望,因為,這三篇作品中,已經包括了莊子最主要的意旨。因為,從三篇作品中,已經出現了一種非常明確的思想體系。弄清楚這種體系,莊子的方向,就非常明確了。而人生問題和宇宙問題,也有眉目了。

而此處,亦需要稍稍說明本書的寫作目的。我們不是企圖研究莊子本身。我們只是希望知道,莊子本人的探索,有何啟示。或者說,就是借用莊子的理論,幫助我們了解宇宙和人生。如果偽莊子同樣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宇宙人生,則我們亦同樣會參考偽莊子的教訓。換句話說,我們只是希望求知。高調一些說,是求取真理,而不是寫作學術作品。所以,我們盡量迴避太高深的學術名詞。我們希望從淺處入手。

也許有人不同意我們關於真假莊子的分析。也許有人質問,有甚麼証據,証明那一篇是偽作。

如果有人問你,你怎樣証明假莊子是假的?其實他己經為自己預設了一項反問:你怎樣証明假莊子是真的?

今時今日,沒有人找得到真莊子的筆跡,沒有人找得到真莊子的師承,也不可能知道他在那裡工作,沒有任何莊子就業的記錄留傳下來。亦沒有人知道莊子的父親是誰,祖父是誰,兒子是誰。也沒有人知道,莊子的出版商是那一位。所以,偽造莊子才這樣容易。

但偽造者們想錯了。因為,偽造一本書是容易的。但偽造一種站得住的哲學,就不容易了。

因此,我們分辨莊子的真假,唯一的方法,只是找到莊子書中的兩種不同思想網絡,看清楚兩種不同的思想典範。在一本厚厚的莊子書中,原來是有兩種相反的哲學,被人為扭結到一起的。當我們逐步把扭結的繩索解開,就能夠看到,真莊子的原始面目。真莊子好比散落在垃圾中的鑽石。當我們耐心忍受那無窮無盡的臭氣,拆解那種似是而非的歪理,細心尋覓,很快,真鑽石的光茫,就會散射四方的。而且,我們永遠記著:我們愛的,不是鑽石,而是鑽石所反射的光。只有光,才是找路的人所迫切需要的。

  流傳的莊子著作有三十三篇。而只有「內篇」才是一般「公認」為是「真」的作品:包括了逍遙遊、齊物論、養生主、人間世、德充符、大宗師、應帝王,共七篇。外篇包括了駢拇、馬蹄、胠篋、在宥、天地、天道、天運、刻意、繕性、秋水、至樂、達生、山木、田子方、知北遊,等共十五篇。此外還有「雜篇」:庚桑楚、徐無鬼、則陽、外物、寓言、讓王、盜跖、說劍、漁父、列禦寇、天下,等共十一篇。一般傳說認為,外篇和雜篇,都不是莊子原著。

  所以,我們的注意力,就集中在內篇七篇裡。主要是希望看看,這七篇文章,究竟有多少成份,是莊子的原著。如果有讀者認為,「原著」這兩字太絕對,則亦不妨把這兩類作品,按究思想網絡上的區分,分別命名為「前莊子」、「後莊子」,或「甲莊子」、「乙莊子」,那是並無不妥的。只是,真正投入的讀書人,當他們看清楚了真莊子的高層次想法,明白了偽莊子的卑俗企圖,就很難接受,這一批劣作也有資格自稱為「莊子」了。

本書內容,第二部份是「莊子原理」,希望從一種日常生活的角度,看到莊子的真正思想網絡。而李察相信,莊子的思想網絡,來自中國人的本來智慧,是中式思維的最高典範。

中國人的思想,從遠古的三皇五帝傳說,一直到夏商二朝,是一貫相承,非常明確的。雖然今日的材料不多,但從尚未被消滅的遠古神話看,仍是歷歷在目的。問題出現在「周朝」。周朝初年,可能有一階段,是極力企圖抹殺以前的文化傳承的。到了周朝末年,亦即是春秋戰國時代,以孔子為首的儒家學派,有意識地刪除遠古的詩篇,鞏固周朝的禮樂制度,禁語古代神話,製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斷層,並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君臣父子權威思想,限制和禁止除了儒家思想以外的其他思想。至於偽莊子和老子的著作,則是儒家思想的補充。

所以,發掘真莊子的本來思想系統,是非常重要的。因為,真莊子的系統,蘊含了中國人的本來智慧。本書第二部份,僅是一個大膽嘗試而已。這一條路,目前是洋腸小徑,將來肯定是一條大路的。因為,中國人的智慧,是不可能被一個小小的文化斷層所能夠割斷的。

本書的第三部份,提出了區分莊子著作的真偽問題。如前所說,我們的方法,主要是從思想系統去區分。所以,企圖說明莊子原理的第二部份放在前面。掌握了莊子的本來系統,其他任何系統,都一看就知道真偽的。

至於肯定是屬於莊子原著的三篇文章,就放在最前面的第一部份。

  還有一點:本文用了很多「我們」的字眼。為甚麼李察不說「我」,而說「我們」呢?這一點,本來在第七章有解釋的。因為,「我」只是一個單一的思想單位。而「我們」,則代表一種集體的思路,是比較廣泛的單位。因為,每一種思想,都不可能是完全屬於某一位個人的。僅此而已。

李察(鄭穎濂)
寫於二零零七年四月,香港
(2007.5.3 修訂)

2 則留言:

Unknown 說...

「中國人的思想,從遠古的三皇五帝傳說,一直到夏商二朝,是一貫相承,非常明確的。雖然今日的材料不多,但從尚未被消滅的遠古神話看,仍是歷歷在目的。」
李察先生,這兩句有少許不解,可否略為指出那種「中國人的思想」是什麼,與今天我們的思想有何不同?

岑林 說...

Dear Sir,
This perhaps is an overstatement, no? "因為,農業經濟毋須知識。"
Plus, "寫於二零零七年四月,香港"
"零" is a digit marker, it should be replaced by "O"?
Looking forward to reading through your work.